原创|“教授中的教授”

原创文章

陈寅恪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教授中的教授。也就是说他的学识造诣即使在教授中,也是顶尖的水平。这是非常高的评价,至于为什么,读者可以自行搜索。本文关注的是“教授中的教授”这类表达其背后的思维问题。
我们将尝试使用blending theory来解释。在一个典型的blending中,包含generic space,input space1,input space2和blend。blending最终的目标是achieve human scale,而这主要通过compression of vital relations来实现。
那么什么是vital relations呢?我们知道,在不同的input space里有counterparts,它们可以建立联系。vital relations就是指这些counterparts间的link。outer-space vital relation指不同input space间的link,在最终的blend space里,会被压缩成inner-space vital relation。
它们的关系可见此表(adapted from Evans 2019:549)
教授中的教授,第一个教授是input space1,相对于常人,能获得教授职称的人一般来说都精通其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权威。因此,第一个教授是相对于常人来说的,即认为在知识和学问上,存在“教授>(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普通老百姓”这样的一个层级。
第二个教授是input space2,虽然都是教授,但教授内部其实也有层次,会有特别出色的教授,也有相对平庸的教授。这一点的证据可见国内的职称体系会把教授划分为一级教授、二级教授、三级教授等。国外也有Distinguished Professor这样的头衔。
可以看到,两个input space中都体现了hierarchy。第二个教授是最高级的教授,与input space1中的教授有相似性, ANALOGY这个outer-space relation在blend中就被压缩为IDENTITY,可以直接称为教授,即教授中的教授。
类似的表达还有“美人中的美人”,“高手中的高手”等,但是能进入这个构式的词并非没有限制,比如“学生中的学生”接受度就很低。其原因可能在于“学生”这个概念本身不像美人等词,有明显可供参照比较的对象(如美人/丑人)。如果加上一个形容词“好”,说“他是好学生中的好学生”,那么便可以成立了。
以上内容受到导师张韧教授上课以及课后讨论的启发,可以说,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授中的教授。
本文来源:Hongjie Fu’s Blog
 

欢迎广大读者向本号原创栏目投稿,包括但不限于原创博文、灵感文章、现象探讨、理论综述等等,投稿邮箱:info@cogling.cn

留言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超出时限。 请再次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