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针对语言能力的不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其中在当下学界最有影响的思想莫过于“以使用为基础”的语言模式 (usage-based model)。这一源自Ron Langacker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词汇、语义、句法、形态学、音系学等方面的本体研究,与其相通的理念也见于母语习得、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可以认为,“以使用为基础”已经成了学术界的时髦用语。John Taylor近年提出词义就是语言使用留下的记忆印记, 构成心理语料库的一个方面,这正是以使用为基础的模式在词汇语义学研究上的反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一方面认同了Taylor词义观的合理性,同时指出词义并不仅仅是使用印记,还有词义图式可依据词汇使用情况的不同以不同的程度浮现出来。使用印记与图式浮现相结合才能完整地解释语言现象,这也与认知语法一贯倡导的思想吻合。
刊载于:《现代外语》2018年第3期,CNKI可下PDF
摘要:Taylor(2012b)近年提倡以“心理语料库”这一新的隐喻模式来构拟语言理论。他的一部分立论基础涉及词义在语境中的灵活变化。Taylor指出目前分析语境变异的四种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提倡把词义归结于语境使用留下的记忆印记,那么传统概念上的词义则没有了自主的心理地位。本文阐释并评论他的基本观点,以认知语法理论为视角对他所关注的现象稍作展开分析,由此突显Taylor的论证因忽略词义图式而存在的一些困难。本文认为Taylor的词义消解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然而他所关注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抽象的词义不存在,而是意味着需要具体研究词义图式与具体使用之间的浮现关系。从以使用为基础的视角分析词义的心理地位对其它传统下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词汇语用学及相关争议话题都带来一定的启示。
以下是正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