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阐释模型下的汉语离合词现象研究

原创文章

引言:论文提出当前对离合词现象的研究主要以词的“物化”为根本前提。简单来说,词作为基本的句法单位被看做是离散的、有界的静态实体或“建筑砖块”,而句法结构是把这些“砖块”以某种方式拼在一起形成的“高楼大厦”。这种研究思路要求词的不可分以及词法和句法的严格对立。离合词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并引发争论也主要来自于这种“物化”式的研究思路。不同的是,后期认知语法强调词或构词造句是大脑内部的认知活动,从而必然会带有认知加工的动态性与变异性。在这一视角下,离合词的离析使用、离析的类型差异乃至从非离合词到离合词的历时演变都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解释。

 
基线/阐释模型下的汉语离合词现象研究
庞加光1      张  韧2
 
(1. 西安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2.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汉语离合词可离析为两个语素入句,这为主流形式句法学“物化”式的研究方法带来挑战。本文以认知语法提出的基线/阐释模型为理论框架考察这类现象的认知动因。本文提出,离合词的离析使用是离析构式对作为基线的离合词进行阐释操作的结果。这种阐释操作实质是与离合词的构成语素建立起成分联接,从而会导致两语素成分的突显度增加并造成其进一步离子化。非离合词的创新离析使用还涉及构成成分的转喻用法。本文分析可自然地解释不同类离析形式的单向蕴含关系以及离合词演变的渐进性,也为我们认识汉语离合词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离合词;离析使用;基线/阐释模型;转喻
 
作者简介
庞加光,男,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句法学研究。
张韧,男,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认知句法学和理论语言学研究。
引用:庞加光, 张韧. 基线/阐释模型下的汉语离合词现象研究[J]. 外国语, 2022, 45(2): 72-83.
 

本文链接
http://jfl.shisu.edu.cn/CN/Y2022/V45/I2/72
 
本文全文:(可通过文末“阅读原文”预览PDF)
留言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超出时限。 请再次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