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学理论的灵魂是“思考”,看书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考线索;二是思考作者的思考路径存在什么疏漏,这需要结合读者已有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进行。若没有这两点,看书再多也没有用。初学理论研究的人,尤其要注意这点,不要仅仅把书本上的概念和说法甚至一些花架子看得太重。
- 作为学生,“思考”的另一方面是对具体语言现象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就是,试图做好一个研究工作包括的所有细节。这些细节到底包括什么大大小小的方面,需要从国际刊物上的优秀论文那里学到。这是阅读时需要思考的内容之一。
- 硕士也好,博士也罢,写出来的论文,首要的评价标准用两个可以概括:“清楚”。语言学的论文从提出问题、围绕问题分析、回答问题等环节,应该是层层清楚地展现。做到了“清楚”,基本就可以算是一篇良好的文章了。
- 很多同学喜欢写综述,但在论文写作中,往往牵扯过多,相关内容、现象、问题等都难以集中;而理论文章的文献综述部分,应当是围绕作者自己需要讨论的现象和问题,有选择地与文献“互动”。绝非堆砌和罗列,更不是为了综述而综述。
- 语言学,特别是理论语言学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论证”出来的;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行之。(编辑注:详见,“科学论证: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走向国际的首要前提”,张韧,《外国语》2010年第3期)
- 什么是一篇有价值的语言学论文?至少应该围绕理论元素与语言事实体现出“三个联系”。如:元素A—事实a—事实b; 元素A—元素B—事实。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可以在一个理论手段和多个不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或者在多个不同理论元素(它们构成一个有机理论框架)与一个现象之间建立联系。
本文收集了张韧教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的部分发言内容,为使读者阅读方便,内容采取列表形式。张韧教授在百忙中,回信解答了读者和小编的提出的相关问题,特此鸣谢。